首先观察分析一下固体表面的情况,人们所看到的平滑固体,实际上是由高低不平的峰谷所组成,且表面粗糙,即使是磨光镜面其粗糙度也达25nm两块此种表面物体相接触时,也达不到分子间的距离(分子间产生作用力的距离一般为0.3~0.5nm,何况因其凹凸不平的两个固体表面间的接触面积只有几何面积的1%左右; 另外,固体表面,因其表面分子是不平衡的,暴露在大气中后,常吸附着油污、水气和尘土,且大都被氧化了。实际上,表面并非原物质本身,而蒙有一层氧化层,气体吸附层和油污尘埃污染层;再者表面还是多孔的,不仅木材皮革如此,就是金属、玻璃亦然。 因此表面这种情况,在接触时,不会发生任何吸附现象。若在两个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,涂布一种物质(即胶粘剂),而该物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而充满两个接触表面的任何空隙,又有良好的渗透力填充于表面多孔中,还能吸解表面的吸附物质,此时因该物质的流动性、渗透性而与两个固体表面的接触很紧密,分子间接触距离大为缩小,并渗入表面微孔中,一旦经某种物理与化学的变化,该流动物质被固化成为坚实的固体后,分子排列就已确定。短距离接触产生的分子间吸引力而发挥作用,于是就产生了粘接力,这种物质就是胶黏剂。它们在填充两个表面空间,实现与表面的最紧密(最近距离)的接触后(当然接触面积也大为增加),再经固化过程而实现了胶接。
|